English

草原斯琴花

1999-12-02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内蒙古鄂托克旗察布苏(乡)草原,三两朵莲花似的白云飘浮在蓝天,在草原上伸延着无边无涯的绿草的海洋。

我先看到四方形的较宽大的井台,一匹栗色小马牵着200多米的井绳,自由自在地前行,井绳拉直,满盛珍贵的水的羊皮桶,升出井口。这口200多米长的深井,正是蒙古族兄弟姊妹品格的一把量尺啊!

且行且看:山葱、地蓝、孜苜、蓝花、白花、紫花,不是以往想象中的连成一大片,而是一蓬一蓬,如盆栽,遍布原上,形成大自然组合的无边的超级大花园。似香又不香的草原气味,比花香更超凡脱俗,沁心醒脑不醉人。无处不是阳光,乌海小城里屋砖烫人,这里却清凉又爽朗。阳光下,闪烁着一群群白羊影儿,以往的笔墨喻为珍珠或是白云,我边看边想:啊!那是钻石!晶莹光芒珍贵的钻石。蒙古族旅伴说:“草原羊又叫‘纤维钻石’。尤其是羊毛算是珍贵的‘钻石’,对于牧人有钻石般的价值。”

那“纤维钻石”约有300多头,放牧的范围3000亩,主人是谁呢?

未见主人先见家。不是帐房蒙古包,是四房一厅带厨房的砖瓦屋———定居放牧;屋侧高高竖着铝叶风车,草原风带动它在碧空旋舞,“金线”是这旋舞者的长带,连结着长方形的“宝箱”———蓄电瓶,于是北京、呼和浩特在荧屏上和主人家谈心、娱乐升平,永别了暗夜,光明仙子晚晚降临。

主人仍未归,旅伴领我们去到对草原来说不可思议的境界:杨树、红柳之间,一大片菜园,小白菜、卷心菜、辣椒成畦,玉米的长叶飒飒迎风,纺锤形的玉米棒子等人来摘,青花纹的西瓜贴着泥土而卧,蔓儿是大地的脐带。我忽感到风有水气,拐个弯儿,奇!草原上竟有一口清水塘,小鱼在浅水追逐游戏,大鱼在深水掀起漩涡,岸上一架抽水机,几株绿树,百灵鸟在枝头叶间清亮亮地对唱,云影儿缓缓掠过水面,我仿佛看见水影中跃出一匹白骏马,红头巾的火焰,嵌宝珠的金鞍,一位矫健美艳的蒙古族女郎,腰系宝刀,抖缰飞天而来。啊!仙泉女神!这口宝塘,来自她的恩赐,也来自我要拜访的主人的劳动。

当我们回到砖房,门外响起马达声,一辆幸福牌摩托车停在门前,车上一只羊,骑手就是女主人。她,褐色长裤,白衬衣已略微成泥色,短发,稍有皱纹的面容使人想起民歌中唱的:“她那粉红的小脸,好像红太阳”,眼睛却非“明媚的月亮”,而是小小的星星。旅伴介绍:她叫斯琴花,“斯琴”是蒙语聪明、可爱之意,这朵聪明、可爱的花近40岁。

斯琴花———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,和“我愿做一只小羊,常在她身旁”的同族小伙子“敖包相会”,由热恋而结婚。新婚之夜,她立志要让小伙子成长为蒙古族爱慕的“紫檀香树”辛苦牧羊、剪羊毛,宁愿不穿靴子,节省每一分钱,供小伙子上学,人在草原,灵魂常在课堂,心思真如“离开你吃奶皮子黄油,还不如饿着肚子看你读书”。斯琴花的全部劳苦的青春,换来了小伙子中专毕业,继而当上城里银行的科长。紫檀香树长“高”了,忘了滋润他的爱情的泉水,紫檀香树放“香”了,忘了他草原的根,他冷血地连番提出离婚,就连他和斯琴花生育的小小女儿也一脚踢开。走马随着缰绳,悲愤跟随着斯琴花;长靴的帮子虽然硬,一针一线总能缝完,斯琴花的悲愤啊,草原一样没有边。斯琴花是长在雕花的摇篮———神奇的马鞍的女子,是豪爽大度草原哺育的女子,草原上的人们的安慰,她怀抱着女儿,骑上马,对那棵“紫檀香树”头也不回,奔驰在找回幸福的路上。

我坐在炕上,品味斯琴花款待的酥油茶,它毫无1959年我在西藏喝的酥油茶的腥膻味儿,香润可口。蒙古族谚语:“茶无盐不如水”,盐是五味之首。品茗间,一位瘦高的中年汉族男子喜盈盈进来,他是斯琴花的新爱:丈夫。有文化,曾在火车站搬运队任文书、会计,经朋友介绍,蒙汉互爱,宁愿离开城市来到茫茫大草原,汉语叫“倒插门”或被称为“招赘”,不嫌“拖油瓶”,甘心相伴随。这位爱读书的文化人,右胳膊在搬运中受过伤;管好承包的3000亩草原,放牧300多头“纤维钻石”,桃源仙境般的菜地、清水塘,主要依靠斯琴花的劳动创造(他出些“点子”、辅助性劳动、辅导孩子学习)。斯琴花,一个曾经惨遭爱情背叛、伤透了心的蒙古族女儿,你的灵魂创伤已抚平,你在3000亩辽阔草原上的贡献,使我执笔含泪;斯琴花,你是个普通的蒙古族女儿,你又是伟大的普通人,你高尚的灵魂,名副其实是草原上可爱的花。

欢欢喜喜吧!斯琴花端上了用整只羊烹调的手扒羊肉。同行的乌海市美女歌手,唱起祝酒歌:“宁让胃出口子,不让感情出‘裂子’。”文明的斯琴花,一改旧俗敬酒就敬四大碗的习惯,而是双手捧上一盘四小盏敬客,“敬天敬地敬祖宗敬自己”,随客人的酒量。主客欢饮放歌诵诗,使我大展欢颜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